社工文化

新闻中心

社工实务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社工文化 > 社工实务 > 

赣州|撑起跨越国界的桥梁,弥补亲人爱的缺失

来源:   发布时间:2017-01-11 12:28   浏览量:413

 

    一、案主基本情况介绍

    范某,女,越南人,26岁,已婚,大儿子6岁,小儿子2岁,能用普通话进行简单沟通。

    服务对象从越南来到中国找工作,从昆明来到福建,随后护照被中间人拿走,需要用钱才能将护照赎回。数天后,服务对象之后和另外三名越南女子被工厂老板介绍到北方城市工作,在乘车途经江西时被警方查获。警方在给服务对象体检时发现其已经怀孕两个月,不适合拘押,便将服务对象送至赣州市救助站,等待将其遣返。

    二、接案与建立关系

    社工在会见案主之前,向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及护工了解到案主进站后表现的极为被动,一方面是不了解救助站的性质及相关政策,不理解救助站的管理条例;另一方面由于已经有孕在身,极为在意宝宝的安全,但语言沟通有障碍,与救助站工作人员沟通较少。

    社工在了解这些情况后,决定将其确定为服务对象,为其提供个案服务。并选择了在温馨的个案室与其展开第一次会面,签订社工服务协议书。

    三、收集资料与问题判断

    社工发现服务对象有一个哥哥,哥哥已婚,弟弟在上高中。父母于2002年离婚,离婚后服务对象和哥哥跟随父亲,弟弟跟随母亲。服务对象结婚后与母亲在城里经营服装生意,老公出海捕鱼,两个孩子在农村婆婆家,一个月回去看望一次。

    高中毕业后,服务对象想去新加坡上大学,但父亲不同意,母亲同意却没有经济能力支持她;越南男人喜欢喝酒,婚后与丈夫也常发生争吵,和婆婆的关系不好(婆婆未参加婚礼)。

    案主存在的主要问题:

    (一)服务对象一人来到中国,希望找到一份待遇比越南好的工作,但却没有了护照,变成“黑户”,最终要被遣返回国。

    (二)服务对象乐于和人交谈,但沟通具有一定的障碍。

    (三)离开越南后也没有和亲属有任何的联系。目前服务对象可能会有一些对环境的不适及对家人的思念。

    四、制定工作计划

    罗杰斯的人本治疗模式认为人可以展露自己的情绪和思维,如果能提供一种最佳的心理环境或心理氛围,他们就会倾其所能,最大限度地去进行自我理解,改变他们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看法,产生自我指导行为,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。因此社会工作者通过经常性的会谈,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,并通过一些专业技巧如同理、倾听、自我披露等拉近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,努力创造一种安全、放松的环境,以便服务对象可以与社会工作者产生真挚的情感沟通。同时想方法让服务对象与其家人取得联系,让家人不为其担心,减轻服务对象心中的忧虑。

    五、服务计划实施过程

    (一)向服务对象介绍救助站的职能,告知其救助站的管理模式,帮助其熟悉环境,减轻其对所处环境的不适与不安。向公安了解服务对象案件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进度,及时向服务对象反馈信息。

    (二)用脸普、微信与其家人取得联系,让其经常与家人语音沟通。向救助站提出建议,给予其单独的居住区域,并对其日常饮食给予特殊照顾,以满足其怀孕时期的营养需求。

    (三)通过日常交谈与服务对象增进信任关系,让服务对象感觉社会工作者在一直关注、支持她,帮助服务对象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。

    六、结案与评估  

    在服务过程中,社会工作者较好的与服务对象建立了专业关系,这为后续的服务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通过微信,服务对象与其母亲取得了联系,告知家人自己目前挺好,正等待警方将其送回越南。社会工作者与其进行的交谈不仅增进了双方的专业关系,还让服务对象了解了自己曾经做法的不足之处,增强了服务对象的自我保护能力。服务对象回国后,继续与社会工作者保持联系,并感谢社会工作者在救助站对其的关心和帮助。

    七、专业反思  

    在服务开展过程中,社会工作者较好的遵守了相关的价值伦理,充分实践了服务对象的知情同意权,稳定了服务对象的情绪,扮演了支持者的角色。帮助服务对象减轻了在救助站期间的生活不适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作者:赣州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钟社工 朱社工  

欢迎注册
注册